成立2年拿下數千萬元融資,85后南理工博士“技術下放”,布局激光雷達領域多線發展 | i創群星閃耀
發布時間:
2022-09-30

創客公社微信號:chuangkegongshe
【原創欄目】
文 | 張雪
編輯 | 張天藝
視覺 | 毛穎
本文由 創客公社 原創首發,轉載務必注明來源,后臺回復“轉載”,即可獲取授權規范。尋求報道,請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在線登記。
“i創”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28
抒微智能:第七屆“i創杯”三等獎獲獎項目
隨著智能駕駛時代的到來,激光雷達技術作為自動駕駛汽車的中期主流技術受到業界重視,三星、華為、大疆等紛紛入局。
激光雷達技術廣闊的商業化應用場景從數據上也可見一斑:市調機構Yole Development調查顯示,2020-2026年,激光雷達市場將以113%的速度增長,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17億美元(約合110億元人民幣)。
2021年,畢業于南京理工大學,在激光雷達領域深耕十四年之久的宋文華博士正式組建南京抒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成為高性價比激光雷達及低速無人駕駛技術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為目標。
成立2年以來,從團隊組建、產品研發到量產落地,抒微智能都在穩步前進。2021年12月,抒微智能完成了由木榮資本、景楓集團、一汽力合、南京產業發展基金和拉爾夫創投等機構參與的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目前已經搭建完成了覆蓋工業檢測、智能機器人、智能駕駛等不同場景需求的激光雷達產品及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營收達3000萬元左右。
回顧公司近2年的發展歷程,宋文華坦言,創業需要資金、團隊、技術等多方面的積累,只靠一個想法,一股沖動的創業難以成功。“抒微智能創業的過程就像是下一盤‘胸有成算’的棋”,棋局正按照宋文華預想之中的樣子徐徐展開。
創業前走過的每一步“有效棋”
2007年,宋文華就讀于南京理工大學光信息科學技術專業,大三選擇激光雷達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2010年,他放棄了國內較高院校的保研機會,繼續留在本校光學工程系攻讀激光雷達的碩士、博士學位。

圖1 抒微智能創始人:宋文華
在激光雷達領域,軍用技術研發遠遠領先于商業化應用。早在2016年,宋文華所在的實驗室已經研發完成了用于車輛自主駕駛的多線激光雷達,此外,他參與完成的某軍方激光雷達項目順利成為現役型號,并于2019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多年的科研經歷為宋文華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實力。“我創業的初衷,就是想把自己研究了十多年的激光雷達技術應用到產業上來,給這個行業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2021年,抒微智能團隊正式組建完成。公司創建伊始,宋文華選擇從商業應用相對成熟的清潔機器人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切入,率先實現量產落地,初步在激光雷達行業站穩了腳跟。2022年年初,受疫情、俄烏戰爭的影響,原本依賴進口的工業檢測設備供應出現缺口,相關工廠轉而尋求國內較為成熟的激光傳感器廠商,抒微智能又進一步開辟了工業檢測的業務線。目前,在智能機器人與工業檢測穩步供應之外,抒微智能團隊又將全部研發精力投入到自動駕駛激光雷達解決方案的研發,并與新能源汽車頭部企業簽訂了合作開發協議。
技術下沉,著眼量產
抱著技術落地的初衷,宋文華在新產品的研發上十分強調“量產落地”。目前抒微智能已經布局了三類產品,包括用于工業檢測的SP系列高精度測距型激光雷達,用于機器人定位與導航(SLAM)的SL系列2D激光雷達產品,以及應用于汽車自動駕駛的ML系列(基于MEMS掃描技術)面陣成像激光雷達產品。
其中,抒微智能SP200型測距激光雷達已經實現批量交付,成功在國內某頭部風電企業的風力發電機組上機運用,為風力發電機葉片在復雜風場條件下掃塔問題提供及時的預警信息。為了匹配該場景下復雜的工況,抒微獨創的雨滴多回波檢測算法,在原始數據上大幅降低了雨滴回波信號帶來的誤報警,降低了后端處理算法難度。

圖2 SP系列工業檢測用激光雷達
目前抒微智能對于服務機器人和清潔機器人市場也已鞏固,對場景復雜程度更高且可靠性要求嚴格的車載雷達市場,技術層面也已不成障礙。宋文華透露,團隊在車載激光雷達方向上有著長時間的技術積累,自主研發的基于MEMS的面陣激光雷達六年前就已經開始進行雨霧等惡劣天候環境影響的研究。目前抒微智能與某龍頭主機廠達成共研合作,預計樣機將在2023年6月份基本定型。

圖3 SL系列智能機器人用激光雷達、ML系列智能汽車用激光雷達
對于車載激光雷達產品來說,最艱難的一躍在轉產階段。從主機廠需求端出發,明確研發的具體方向可以為產品參數的優先級進行準確驗證,幫助后期實現快速批量化生產。同時,抒微智能也在進行輔助生產設備的研發、自動化車規生產線的搭建與工人的管理升級等,積極為轉產做準備。“研發的產品拿到工廠生產,交付給工人必須是一套標準化、模塊化、可復制的操作方案,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保證產品的可靠性,提升良品率。”宋文華提及。希望在未來2-3年的時間內,抒微智能可以提供給行業一套高性價比的激光雷達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
廣泛尋求合作,主動出擊
作為激光雷達市場的“新人”,宋文華認為穩定的技術和產品是抒微智能的優勢,相比于“競爭”,廣泛尋求合作才是當前更應該做的事情。“國內的激光雷達應用市場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國內供應鏈體系完備,下游應用領域相對成熟,與國外廠商相比有很大的優勢,現在遠沒有到與別人爭搶蛋糕的階段。”將雷達應用的各細分領域先做起來、發展起來,盡快實現量產落地,是抒微智能與整個行業達成的共識。

圖4 抒微智能
而談及目前國內大熱的新能源汽車與自動駕駛產業的研發,宋文華認為行業正處于螺旋式上升的階段,或將在2025年迎來相對成熟的發展。作為自動駕駛產業鏈的一環,宋文華也透露目前激光雷達已經實現在部分車型上的預裝,接下來需要進一步攻克的是產品穩定性與量產交付的難關。
對于公司未來的發展,宋文華坦言在技術與產品的研發逐步推進之外,抒微智能接下來需要摒棄原先悶頭做研發,市場拓展靠客戶“找上門”來的方式,拓寬市場渠道,進一步“走出去”,讓更多的下游廠商能夠了解到公司的產品,實現激光雷達應用的國產替代。
寫在文末
“i創杯”創設于2015年,是由江蘇省工信廳主辦的專注于互聯網領域的最高規格賽事。歷經七年,“i創杯”已成為江蘇省內明星雙創賽事,國內有代表性的雙創大賽之一。
“i 創杯”專注于數字經濟領域,整合創新資源與力量,旨在為江蘇發掘培育和引進有潛質項目和優秀團隊。在發現和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務”的同時,也將自己定位為“四新”平臺——創新型企業成長的新搖籃、地方招才引智的新路徑、投融資對接的新平臺、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充分發揮數字技術賦能作用,探尋產業轉型升級新路徑,營造創新創業濃厚氛圍,有力地推動了江蘇數字經濟產業發展。
大賽采用“4+30+60+100”模式,即每屆大賽分為巡回路演、初賽、復賽、決賽4個環節,舉辦30場巡回路演,帶動江蘇60家互聯網眾創園與產業園廣泛參與,每年挖掘儲備約100個優秀項目。隨著大賽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攀升,參賽項目數量連續5年破千,累計有7398個項目報名,300多家創服機構參與,100多家媒體機構連續報道。經過七屆的發展,“i 創杯”已成為江蘇明星雙創賽事,國內有代表性的雙創大賽之一。
創客公社持續專訪歷屆“i創杯”代表項目,希望通過“i創群星閃耀系列訪談”,集中展示數字經濟創業者在大時代洪流里的真實風貌和心路歷程,全景展現不同互聯網賽道上的江蘇創新故事。
“i創”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1—— 銀蕨電力 方明:
對標施耐德,中科院博士后入局智能電網,出貨1萬+傳感器,19年營收超3000萬
“i創” 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2——智伴科技 王不凡:
獲投數千萬,年銷售額翻6倍破10億,這家AI公司推出早教機器人,已服務超500w家庭
“i創” 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3——鈞舵機器人 介黨陽:
哈工大博士癡迷工業級靈巧機械手,8款夾爪覆蓋300多款國外產品,瞄準電動夾爪國內第一品牌
“i創” 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4——六六腦 王曉怡:
深耕腦科學領域8年,這家南京公司A輪融資數百萬美元,為認知障礙患者開創“數字藥”
“i創” 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5——雪松灣 李文建:
兩年融3輪,覆蓋近2萬所學校及培訓機構,測評人數近千萬,蘇州這家公司搶占新高考教改市場
“i創”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6——意能通 劉雨松:
“i創”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7——時柒伍 張儉:
14天銷售653萬,抖音9000萬次瀏覽、300萬點贊,這家無錫公司打造的透明音箱刷爆全網
“i創”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8——天創電子 姜紅杉:
站在新基建風口,要做智能運維和巡檢機器人領域的大疆,南京這家機器人公司預計2020年銷售收入超1.5億
“i創”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9——云蝠智能 魏佳星:
獲陸奇種子輪投資,這位90后連續創業者聚焦地產在線獲客,打造AI版SalesForce “i創”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10——BoCloud博云 花磊:蔚來、京東云入局這家蘇州公司,8年5輪融資,切入云計算PaaS領域營收年復合增長率達80%
“i創”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11——天正工業 張翀昊:服務2W +中小企業,年營收超5億,常州這家工業互聯網平臺促成貸款超12.8億
“i創”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12——知行科技 宋陽:總融資近兩億,達成多家主機廠合作,蘇州這家本土Tier 1自動駕駛企業正邁向量產新階段 “i創”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13——尋息電子 袁協:
這家蘇州公司的定位產品應用于騰訊、華為大樓在內的3000+大型建筑,年收入近億元
“i創”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14——天峋創新 陳文濤:5年融4輪,這家第一個進入雄安新區的工業級無人機企業,服務軍工靶機、警務安防、電力巡檢等8大行業! “i創”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15——凱奧思 楊世飛:
天使輪融資千萬,這家南京公司給設備裝上“聽診器”,致力打造AI無人智慧工廠
“i創”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16——星邏智能 王海濱:
打造無人機領域升級版“滴滴”,蘇州這家公司2年融資3輪,19年營收超千萬
“i創”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17——麥梯定制 馬騰:深耕男裝定制13年,年度GMV8400萬,這家無錫企業計劃賦能6萬家小B定制單店 “i創”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18——愛寵醫生 馬遷:5年融資近2億元,吸引200萬用戶,服務30000家寵物門店,這家企業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寵物行業一站式服務平臺! “i創”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19——紅眼兔 芮江峰注冊用戶超8w,客單價17w+,常州這家公司專注工業領域垂直電商,GMV已超100億 “i創”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20——感圖科技 朱磊“i創”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21——圖格醫療 汪彥剛A輪融資5000萬,這家南京醫療公司自主研發國內首批4K內窺鏡攝像系統,聚焦微創,為醫生開啟“慧眼” “i創”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22——步微信息 陳鵬
首創北斗三代抗干擾產品,兩位院士推薦,這家南京公司成立一年已服務6家軍工企業
“i創”群星閃耀系列訪談No.23——中科融合 王旭光自研2顆芯片躋身行業第一梯隊,這家蘇州公司將高精度3D視覺設備價格腰斬!
相關新聞